又是一桩悲剧。
11月7日,上海,高三女生欣欣留下一封遗书,跳河身亡。
她离世的过程,有点奇怪。
好像是轻飘飘地走了,但又让人心里很沉痛。
这是个一向温柔、胆小的女孩。
她习惯晚睡。
出事那天凌晨两点,她还在熨衣服,整理房间。
爸爸看到了,特意提醒她早点睡。
谁知,没多久,她就离开了家。
之后还更新了微博。
凌晨三点,她又发了一条朋友圈:
“我没有早恋,有点不开心,就酱。”
配图是一个卡通人物坐在车上,图片中也有一行文字,“我上路了,”。
凌晨四点,她来到河边,跳进了冰冷的河水。
家人在她的房间里发现了遗书,赶紧报警。
可是,已经晚了。
上午十点,她的遗体被打捞上岸。
一个蓬勃美好的生命,就这么成了一具水中浸泡的尸体。
警方认定是自杀。
欣欣的遗书,用清秀的字体,简单写了几行字:
在理房间的时候有种久违的轻松感,又有点紧张。
唯一有些遗憾的是,不能再见到熊熊了。
另外请不要指责我。
抱歉。
再见啦,这个可爱的世界。
我没有早恋,也没有作弊,请不要无端怀疑我了。
从来没有想过害人,可为什么一直不快乐?
医院,但由于缺乏生活常识,到的时候,医院门诊已经关门了。
人们推测她自杀的原因,是受了委屈。
之前欣欣在和朋友的聊天记录中,也几次提到老师无端怀疑她“考好了是作弊,考不好是早恋”。
这让她觉得过分、难过。
在微博里,欣欣还多次为别人打抱不平。
老师说一个有些胖的女生“缺乏高中生最基本的自制力”,她感到气愤,想反驳老师“缺乏人类最根本的善良”。
字里行间,我们可以看到欣欣的敏感和超强的同理心,她同情别人的痛苦,就像自己受到了伤害一样。
“好想抱抱她们。”
一个多么温柔善良的女孩子啊。
可是,面对不期然的伤害,她自己也没能扛过去。
那几行遗言,看起来非常轻,非常平静,而事实上,在写下那几行字的时候,她内心一定翻滚着惊涛骇浪,一定压抑着剧烈的挣扎。
一个那么胆小的姑娘,要选择死亡,永远离开今生挚爱,这是多么艰难而恐怖的决定。
可她还是选择了在凌晨四点来到河边,跳进了漆黑冰冷的河水。
那些大人看起来无关痛痒的指责,在她心里,就是一个千斤巨鼎,压得她活不下去。
这几年,孩子走极端的案例似乎变得越来越频繁。
我也看到过很多人在评论中抱怨,现在孩子越来越「说不得」了。
但我觉得,单纯的把这件事理解为孩子脆弱、抗压力不强,是非常不公平的。
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一句话:
「我们以为贫穷就是饥饿、衣不蔽体和没有房屋。
然而最大的贫穷却是不被需要、没有爱和不被信任。」
孩子之所以是孩子,就是因为他们心智发育还不够健全,他们在意别人对他们的看法,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关爱。
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坚强、勇敢,但这一切的基石,就是他们得到过足够的爱和信任。
02亲妈失手打死12岁女儿只因怀疑偷拿28块钱看过知乎的一个话题:
问“从不被父母信任是怎样一种体验?”
有很多留言,让人揪心:
告诉过父母一个小秘密,反复叮嘱他们不要告诉别人。
结果,回头父母就把秘密当作一个笑话聊了出去,我当时还在场,而且我越尴尬,他们笑得越欢。
初一上学期,我开始写日记,那时候暗恋一个男生,就把喜欢也写了进去。
后来才知道,我妈对我这些事知道得一清二楚,哎!
有一次,腿不小心摔折了,但见过我父母后,他们第一句话都是:
你怎么又不听话去打球了,没人问问我疼不疼,痛不痛。
高一的时候,大姨送给我一台iPhone,我妈答应我考试进前一百,她就给我。
可当我考进后,她翻脸不认了,问我说过这话吗?你有证据吗?
在日常生活中,很多父母,宁愿选择相信他人,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。
甚至很多孩子,一直在父母的怀疑和冷漠中成长。
有的孩子,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。
有一个名叫周义的男孩,因沉溺上网被父母送去戒网瘾学校。
刚到第一天,他就被关进小黑屋,吃发臭的饭菜,稍微惹教官不满,轻则殴打,重则被电击、被钢筋制成的“龙鞭”抽打。
深夜10点豫章书院的罚站照片
豫章书院的龙鞭
男孩受不了,哭嚎着向父母发出求救:
“爸爸妈妈,他们打我!我想回家!”
但是,就在孩子和“学校”之间,父母还是选择相信了“学校”。
极度的恐惧和绝望之下,男孩留下一句“我再也不会相信父母了”,吞下洗衣液自杀身亡。
周义病危通知书
前两天,就有一个发生在深圳的惨案,
一位母亲,因为怀疑自己的女儿偷拿了自己的28元钱,仅仅是怀疑没有实证,就用按摩板疯狂打孩子,
直到殴打过后,小孩躺在地板垫上休息,结果就没有了呼吸,经过抢救无效死亡,被鉴定为失血性休克死亡,
可以说,她是被她妈妈活生生打死的,仅仅是因为那消失的28块钱……
很少人,会因为被人不信任而活生生被打死,更多的人,他们无处伸冤,就将所有的怨气倾泻到自己身上,
那些不信任,不经意说出来的讽刺,都像利剑穿心,直到孩子都选择不再相信,心死如灯灭。
弗兰西斯·培根曾经说过:
“真正可怕的,并不是那种人人都难以避免的一念之差,而是那种深入习俗、盘踞于人心深处的谬误与偏见。”
在某些老师和家长的眼里,那些孩子本身就有“原罪”,欲加之罪,何患无词?
家里人丢钱了,会第一个怀疑孩子;成绩下降了,会怀疑孩子谈恋爱了,往小了说,父母连孩子的感觉都不相信,觉得你冷了,就应该加衣服,觉得你没饱,就应该继续吃……
说来说去,不是不相信的问题,而是从来就不想相信。
很多时候,恰恰是这种骨子里的“否定”,拥有毁灭的力量,
从前在所罗门群岛,土著们想伐树的时候,他们不会直接砍树,他们会绕着树围成一圈,
大声谩骂,咒诅那棵树,过不了几天,那棵树就枯死了,自行死亡。
同理可得,老师家人的“无端猜忌”、不信任、扣帽子等行为,早已经把一个孩子定罪了,而这个罪带来的结果,就像欣欣和那个深圳的小女孩一样,
不是人死,就是心灭了。
都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,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观感很大程度,都来源于父母。
当父母给孩子足够的信任时,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被爱的,他们在明媚的阳光中,感受着暖意和欣喜;
当父母质疑、贬低甚至打压孩子时,久而久之,他们就认定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,是个废物,处处受敌,一无是处。
就像男孩周义一样,他宁可在这个充满了欺骗和伤害的世界,自己哭断气,然后残忍地自我毁灭,也绝不愿意再承担来自父母的二次伤害。
03除了自杀,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更是数不胜数。
在开头欣欣自杀的新闻下面,很多网友提到:抑郁症的门诊前,排满了中学生。
痛苦,抑郁,甚至轻生……我们的孩子怎么了?
简单说,我觉得就是:
现在的孩子,比过去更敏感,更细腻,更脆弱,而他们面临的压力和伤害,却并不比过去少。
当柔软的孩子,遇到粗粝的现实,他们常常就无法承受。
孩子的内心,本身就是敏感、柔嫩的。
他们拥有比大人更强的同情心和感受力,也更容易感到委屈和痛苦。
被怀疑“作弊”和“早恋”的欣欣,就在微博上为那个跳楼的初三男孩说过话。
她不平于大人们对孩子心理问题的忽视。
“你又怎么了?”
“这算什么?”
“你只是青春期叛逆。”
“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。”
而在提出这些锥心疑问两个月后,17岁的欣欣也跳入了河中。
大人们似乎总是觉得:小孩子,能有多大的事儿?
可事实上,孩子们的生存负担,并不比成年人少。
就像上面的这一桩桩让人叹息的新闻:
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被老师冤枉、体罚。
因为一点小事被家长漫骂、责打。
父母一意孤行,自己的声音永远不被听见。
大人们强势、无理,孩子再不满意,也只能听话……
比如,那个被妈妈扇耳光后跳楼的孩子,他在同龄人面前如此受辱,之后可能要承受长期非议,这无异于他的一场“社会性死亡”。
而很多父母意识不到这一点。
他们自己肯定不愿受此屈辱,但他们不知道其实孩子更不愿意。
他们总觉得“小孩子懂什么呀”。
懂什么?
懂自尊。
他们远比大人更需要尊重、理解、信任、鼓励。
而那些放弃生命的孩子,绝大多数,都是因为没有得到这些。
所以他们才会留下这样的话:
“为什么我做什么都不行?”
“对不起,对不起,对不起……”
“别再指责我了。”
“从来没有想过害人,可为什么一直不快乐?”
在三观尚未建立的阶段,一个孩子的信心多么容易被摧毁。
而一旦活下去的信心都没了,悲剧还会远吗?
所以,恳请各位大人,对孩子多一些同理心,不管是你的孩子还是别人的孩子,请记住他是个敏感、自尊的生命,多给他们爱和尊重,不要像个愚蠢的莽夫一样,残暴地伤害他。
04上个月有一则新闻,我看后久不能忘。一直想着,如果大人们都像这样,就不会有那么多孩子自杀了。
重庆某小区,一个奥迪车主发现自己的车身被划了一圈,划痕很深。
警察查看监控后,发现有个十岁的男孩围着车转了一圈,手还在车身上指指点点了几下。
那辆车附近除了男孩出现过,根本再没人来过。
车主也说,在进入停车场之前,这辆车一切完好。
这个孩子,似乎理所当然的被贴上了「熊孩子」的标签。
警察和孩子的爸爸,都在问是不是他划的车。
他说,自己碰都没有碰,当时有个苍蝇在汽车那飞,他只是在逗苍蝇。
孩子一口咬定,自己没有划车。
但面对众人的「围攻」,又表现得极度窘迫。
孩子爸爸很心疼孩子,他觉得如果真的是儿子划的车,他作为父亲愿意承担责任。
即使要教训儿子,也不应该在大庭广众面前。
如果不是儿子划伤的车,也还需要慢慢找证据。
所以他跟车主协商,先赔付了车主块钱,然后带儿子回了家。
男孩知道父亲垫付了钱,变得沉默寡言,委屈似乎写在脸上。
但男孩不知道,父亲和办案的民警,都愿意替他找出真相。
办案民警花了3天时间,看了38个小时监控,逐一排查可疑情况。
父亲更是寻找各种监控,提供线索给民警。
最后终于找到监控录像,证明车上的划痕在男孩靠近车之前就已经存在。
真相大白,被还清白的男孩,如释重负。
他在最后的采访中说,有件重要的事还要澄清:
他当时只是因为喜欢车,才走过去看了看——说自己逗苍蝇,是害怕被怀疑。
孩子的嗅觉,其实非常敏锐的,当他感受到信任时,就会打开心灵,更加坦诚相待。
这件事让我觉得特别感动,民警的尽心尽责,父亲的理性担当,是他们的信任,给了孩子「清白」,也给了孩子更强大的一颗心。
相信未来无论遇到怎样的流言蜚语、怎样的误会打击,孩子都会有能力应对。
因为在他成长的路上,曾经有2个重要的人,给了他勇敢坚持自己的底气。
05还有一点,最最重要。
就是一定要尽力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。
因为这世界实在有太多艰难坎坷了,谁也不知道我们的孩子会遇到什么。
我们做父母的也许可以给他足够的爱和尊重,但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爱他、尊重他,不伤害他。
他只要活在这个世界,就必然会遇到误解、欺骗、指责、打压、背叛……
我们无法让他们避免这些,那就一定要教会他们如何面对。
前几天,应采儿在节目里提到对孩子的教育,有段话我觉得很多对。
她说,培养孩子的“抗压性”很重要,这样他就不至于碰到一点点事,就受不了了,就爆炸了。
怎么培养孩子抗挫力?
唯一的办法,就是让他不断地直面挫折,然后战胜挫折。
就像怎么学会骑自行车?
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地骑上自行车,然后摔倒,爬起来再骑,反复多次,最后就学会了。
我们做父母的要做的,不是一直帮他扶着车,而是在旁边守护和鼓励,防止他摔坏了自己,也避免他在失败中气馁。
培养孩子抗挫力也一样。
当孩子遇到他能自己解决、也应该自己解决的问题,一定要让他自己面对,自己处理。
千万不要什么事都你出手。
你只要告诉他:我在你身后,如果你实在解决不了,记得求助我。
如果小挫折不让他面对,大挫折他一定接受不了。
或者,一点小挫折,在他心里也会变成过不去的坎。
当然,如果问题大到孩子自己解决不了,那你一定及时出手,跟他一起齐力应对。
一句话:小挫折袖手旁观,大事件共渡难关。
这样你的孩子就不会太脆弱,什么都应对不了。也不至于太无助,觉得自己孤立无援。
这世界总有黑暗,你应该做孩子的一束光,给他温暖,也带他成长。
点亮“赞”+“在看”,努力做一个真正懂孩子的大人。
也请多多转发,让更多大人,成为孩子的救赎,而不是催命符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